突破人工養殖困難!海大成功開發龍蝦飼料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25日上午在行政大樓三樓會議室舉辦「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成果發表會」,宣布在「龍蝦復育」相關研究達成關鍵突破,研發的人工餌料已經可以讓龍蝦從卵孵化到葉狀幼苗養成超過2個月,海大表示,這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的龍蝦人工飼料,相信未來要達成龍蝦完全養殖將是指日可待。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海大成立馬祖校區後,與連江縣長劉增應共同推動海洋水產在馬祖的研究,獲得連江縣政府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的支持,進行「藍眼淚」解密及「龍蝦復育」相關研究。

海大海洋中心教授蔣國平表示,2016年起海大研究團隊開始針對在馬祖沿岸、坑道的海面上發出夢幻藍光的「藍眼淚」現象進行深度研究,除了證實馬祖藍眼淚現象是由夜光蟲所造成的之外,也已經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術,現在在南竿藍眼淚生態館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賞到藍眼淚之美。

研發長陳歷歷表示,龍蝦屬於高經濟價值的水產品,每年全球龍蝦產值超過60億美元,但由於龍蝦還不能完全人工繁殖,目前龍蝦養殖主要還是要靠野外捕撈,造成野外數量日漸減少。

然而龍蝦養殖的困難主要因素包括,因為過度捕撈造成種蝦體型偏小,缺乏健康的種蝦及品質好的卵,且孵化率不高,同時葉狀幼體浮游時間長,要人工養成到透明玻璃苗的技術困難,加上成蝦成長緩慢,脫殼時在腸胃道及殼硬化前需要掩蔽物,最關鍵的是,在人工養殖過程中,不同生長期的龍蝦缺乏適當的人工餌料餵養,也讓養殖面臨重重困難。

陳歷歷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市場上常見的波紋龍蝦,研發中性浮力凝膠餌料,可以根據不同生長期龍蝦的特性與需求,調配專用的營養配方。

陳歷歷強調,一般養殖的生物餌讓龍蝦吃的多但吃的不夠營養,人工餌料不僅可以讓龍蝦吃的飽,也能給龍蝦更多的養分,同時人工餌料可以根據不同幼苗期提供複合式的養分強化免疫,不但比生物及新鮮餌料成本低也方便保存,更可以避免飼料擴散與水中,保持水質狀態。

陳歷歷說,目前研究團隊研發的人工餌料已經可以讓龍蝦從卵孵化到葉狀幼苗養成超過兩個月,這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的龍蝦人工飼料,相信未來要達成龍蝦完全養殖將是指日可待。

海大突破人工養殖困難,研發龍蝦飼料。(記者林欣漢攝)來源:自由時報 , 2019/12/25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